除雪車基本介紹
除雪車是用于掃除鋼軌內外側積雪的車輛,除雪車由機車推送后借助前端的犁鏵除雪器,將積雪推向線路一側或兩側,車輛的側面還裝有可張開的翼板,以增大除雪面。此外,還有轉輪式除雪車,它的前端裝有與線路中心線相垂直的轉輪,通過車上的動力驅動轉輪時,輪上的葉片將積雪刮起拋出線路以外
功能及參數
在我國北方冬季普遍降雪,特別是一些高寒地區,降雪期長達5~6 個月。積雪給道路、機場及人們出行帶來極大的災害,甚至造成交通中斷,屢屢發生事故。為此在我國北方,冬季除雪是機場、公路等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甚至是政府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
從國內外來看,除雪的方式很多,如:機械除雪、融雪除雪、綜合式除雪等。顧名思義,機械除雪是通過機械設備清除積雪的方法; 融雪除雪是利用熱能或撒布化學藥劑而使積雪融化的一種方法; 綜合式除雪是機械除雪與融雪除雪相結合的一種除雪方法。這三種除雪方法各有其特點,機械除雪應用最為廣泛,其原因是其除雪效率高、成本低、無污染,但對結冰路面及低等級路面除雪效果差。主要適用于機場、高速公路及主要街路除雪。融雪除雪方法成本高, 對環境及路面易造成污染和腐蝕, 一般應用較少。主要用于結冰路面及坡路等局部除雪。由此可見,擴大機械除雪、研制和推廣使用除雪車是除雪的主要方向。
除雪車在國外已有很多廠家生產, 如: 瑞士的MARCEL BOSCHUNG 公司和美國的S&S 公司;德國的VOLKSWAGEN 公司和DAIMLER- BE 公司;英國的SCHMIDT 公司等。這些除雪車雖然有的在我國也有所應用, 但這些除雪車結構復雜、售價高、使用、維修成本大, 推廣和普及困難。為此, 開發適合國情的除雪車就顯得十分必要。
借鑒國外除雪車的先進技術, 結合國情設計多功能除雪車, 主要用于機場和高等級公路上, 在道路平坦、無結冰條件下使用。在設計原則上是實現高效、低成本、多功能。除雪時, 前除雪鏟、中間除雪輥、后部除雪輥及拋雪機構同時工作。前除雪鏟可傾斜一定角度, 將較厚積雪推起并沿傾角滑向除雪車一側, 中間除雪輥可將前除雪鏟遺漏下的和壓實的積雪攪起,靠制成螺旋形狀的輥的葉片將雪傳遞到除雪車一側(與前推雪鏟同側) 。后部除雪輥上安裝多排用鋼絲或耐磨塑料制成的毛刷將所剩少量積雪掃起, 然后在拋雪機構吸力的作用下吸入吸雪口,經通風機拋雪筒 ,將雪拋向除雪車的一側或直接拋向運雪車。除雪鏟采用鋼板壓成弧形鏟面, 耐磨鏟刃可隨時更換。前鏟傾角可通過前鏟調節機構調節大小及傾斜方向, 實現平推積雪或將積雪推向車的左側或右側。同時, 前鏟設有緩沖裝置, 防止遇到障礙損壞。中間和后部除雪輥由液壓馬達驅動旋轉,在輥的重力及彈簧力(可調)作用下工作,拋雪機構由汽車發動機驅動(安裝在汽車底盤上)。在除雪筒內設置安全剪切銷, 可實現安全保護作用。整臺除雪車采用機械→電器→液壓聯合控制, 通過液壓缸的作用, 可實現在非除雪狀態時, 將前鏟、中間及后部除雪輥 、拋雪機構的吸入口等上升到一定高度, 以便除雪車在其它道路上行駛。
將上述確定的參數和系數代入相應的公式中,并注意相關參數的取值, 盡可能使其結果最大, 即可于3m/s;試驗用的某125 型摩托車各種參數符合試驗要求; 試驗車速為30,40,45,50,55,65,70km/h。改進前、后車速為65km/h 時的座位處合成加速度均方根。求得除雪車總的牽引功率PZ=155kW 和拋雪裝置總的功率PL=60kW,因此,所選的除雪車的功率應大于155kW;另配一臺發動機,其功率應大于60kW,安裝于汽車底盤上,用于驅動除雪輥轉動和給拋雪機構拋雪提供動力來源。
通過以上分析計算可以看出, 本除雪車集前推雪鏟推雪、中間除雪輥攪雪、后部除雪輥掃雪及拋雪機構拋雪多種功能于一體。在功能設計上具有先進性與綜合性, 在除雪輥的作用下能將壓實到一定程度的積雪( 非冰狀態) 清除掉, 除雪效率高、除雪徹準確地反映了發動機激勵。改進后的手把和座位處的綜合振級減小, 整車的振動舒適性得到提高。